湖南80后男子挑战从湘江源头漂流4000公里至北京:想给儿子高考加油
湖南80后男子挑战从湘江源头漂流4000公里至北京:想给儿子高考加油
湖南80后男子挑战从湘江源头漂流4000公里至北京:想给儿子高考加油5月26日晚上接近0点,吴晓亮忙了(le)一天,终于在湘江边扎好了帐篷(zhàngpéng)。夜幕是(shì)深蓝(shēnlán)的,远处的铜官窑景区还亮着灯,给这个露营之夜增添了一些趣味。“单人单桨,180天挑战4000公里。终于完成了湘江上最后一道(第十二个(dìshíèrgè))电站陆路跨越。”他很有成就感地发了一条朋友圈。
这是吴晓亮漂流(piāoliú)的第55天(tiān)。吴晓亮出生于1980年,湖南衡阳人,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。今年2月,他以(yǐ)“助力高考,为梦前行”为主题,挑战从湘江源头漂流4000公里至(zhì)北京,计划用180天完成一场“水上长征”。
“我儿子今年参加高考,我想用这种(zhèzhǒng)方式给他加油。”吴晓亮说。
饿了吃八宝粥、泡面,晚上江边(jiāngbiān)露营
“现在我到了橘子洲头。美丽的长沙,我来了!”经过(jīngguò)橘子洲,吴晓亮开心地用手机录了一段视频(shìpín)。
每条(měitiáo)河流都有自己的性格。如今的湘江是温柔的,经过十几年(shíjǐnián)的修筑堤坝(dībà),整个湘江水域已经十分平缓。在常人眼中一直流淌的湘江,在吴晓亮眼中,“可以说是就像一面镜子一样。”很多平缓的地方都要靠人来划动(huàdòng)。
“体力消耗(xiāohào)确实比较大,不过也习惯了。”吴晓亮准备了帐篷和干粮。晚上就在江边露营,白天的饮食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。“早上吃八宝粥,中午吃饼干,晚上吃泡面。要换着来。”他不觉得这很辛苦(xīnkǔ)。“漂流到全州的时候(shíhòu),我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(jìniànguǎn),和革命先烈们相比,我们的生活已经(yǐjīng)非常幸福。”
船上有(yǒu)一面旗子用来感受风力。轻风、柔风(róufēng)、微风、劲风、强风,都(dōu)可以通过旗子的摆动频率来识别。超过一定级别,吴晓亮就会上岸。此外,吴晓亮的漂流不会占用航道,这也更方便小船靠边。每天出发前,吴晓亮还会先通过气象软件(ruǎnjiàn)查看天气,“风力超过7级我就不漂了。总体是比较(bǐjiào)安全的。”
吴晓亮告诉记者,自己第一次漂流是在2007年(nián),从长沙漂流到上海。当时除了想(xiǎng)要体验水上运动之外,还想要拍摄一些水上的视频。“我想去关注水运文化。当时在湘江上,我真的见到了诗中说的‘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’的画面。”这些难忘的画面让他爱上了水上运动。那之后(zhīhòu),他又多次开启自己的水上冒险。不过(bùguò),相比起(qǐ)水上运动本身的乐趣,他更(gèng)感兴趣(gǎnxìngqù)的是通过水路的方式来(lái)重新认识各个城市。2020年到2023年,他从黄河源头漂流至入海口,历时3年,探究黄河人文历史。
通过漂流给儿子树立榜样,给高考学子(xuézǐ)鼓劲加油
正是这种通过一艘小船丈量历史人文的方式,让吴晓亮感受到(dào)行万里路(xíngwànlǐlù)的意义,这不是课堂里能得到的体验。
“我感觉(gǎnjué)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(shì)投入在学校,花在学科教育、上培训班上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。我希望孩子们能喜欢(xǐhuān)户外运动,喜欢探索、喜欢旅行,这也是家庭教育应该有的内容。”吴晓亮告诉记者,他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学校上课,在家里大多数(dàduōshù)时间也是在玩游戏。正是因为如此,他想要自己给(gěi)孩子做一个榜样。
“孩子长大了,说教的方式行不通了,只能自己去做。”吴晓亮(wúxiǎoliàng)说。
此次他挑战180天(tiān)漂流4000公里至北京,获得了儿子的(de)支持和认可。儿子不仅支持他去做(zuò)自己想做的事,还帮他考虑起了不少(bùshǎo)实际问题,“他让我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,还让我深耕。”说起儿子的“教导”,吴晓亮笑了,“现在的孩子很有想法。”
吴晓亮还没有带儿子一起(yìqǐ)漂流过。“等他(tā)高考完,我应该已经在长江上了。未来有机会,希望可以一起。”
在广西兴安县、全州县,湖南衡南县、祁阳县,他都去了(le)当地学校,给学生(xuéshēng)鼓劲加油。“我第一次漂流近海(jìnhǎi)的时候,在海上经历了7次台风。”吴晓亮的漂流故事吸引不少学生倾听。
“在海上遇到台风的时候,十几米的浪扑面而来,我(wǒ)感觉自己(zìjǐ)处于一种绝境的状态,我吓得身体(shēntǐ)僵硬。在求生意志下,我大脑飞速运转,首先我要开启动力马达,第二我要拔掉锚,第三,我这个时候要回到(huídào)我的座位,对准浪进行90度对冲。”
他借自己的经历告诉(gàosù)孩子们:“一定要有梦想,梦想会给我们带来很大(hěndà)的内驱力。”
目前,吴晓亮的目标是(shì),漂流(piāoliú)结束后,整理一本影集,介绍湘江流域各个地方的老码头、水运文化、沿途的名人典故,把(bǎ)影集送给支持自己的家庭和孩子。“这是我目前的一个小小梦想。”
接下来,吴晓亮将(jiāng)从湘江进入洞庭湖,再从京杭大运河进入黄河,经过山东、天津,最终抵达目的地(mùdìdì)北京。

5月26日晚上接近0点,吴晓亮忙了(le)一天,终于在湘江边扎好了帐篷(zhàngpéng)。夜幕是(shì)深蓝(shēnlán)的,远处的铜官窑景区还亮着灯,给这个露营之夜增添了一些趣味。“单人单桨,180天挑战4000公里。终于完成了湘江上最后一道(第十二个(dìshíèrgè))电站陆路跨越。”他很有成就感地发了一条朋友圈。

这是吴晓亮漂流(piāoliú)的第55天(tiān)。吴晓亮出生于1980年,湖南衡阳人,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。今年2月,他以(yǐ)“助力高考,为梦前行”为主题,挑战从湘江源头漂流4000公里至(zhì)北京,计划用180天完成一场“水上长征”。
“我儿子今年参加高考,我想用这种(zhèzhǒng)方式给他加油。”吴晓亮说。

饿了吃八宝粥、泡面,晚上江边(jiāngbiān)露营
“现在我到了橘子洲头。美丽的长沙,我来了!”经过(jīngguò)橘子洲,吴晓亮开心地用手机录了一段视频(shìpín)。
每条(měitiáo)河流都有自己的性格。如今的湘江是温柔的,经过十几年(shíjǐnián)的修筑堤坝(dībà),整个湘江水域已经十分平缓。在常人眼中一直流淌的湘江,在吴晓亮眼中,“可以说是就像一面镜子一样。”很多平缓的地方都要靠人来划动(huàdòng)。
“体力消耗(xiāohào)确实比较大,不过也习惯了。”吴晓亮准备了帐篷和干粮。晚上就在江边露营,白天的饮食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。“早上吃八宝粥,中午吃饼干,晚上吃泡面。要换着来。”他不觉得这很辛苦(xīnkǔ)。“漂流到全州的时候(shíhòu),我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(jìniànguǎn),和革命先烈们相比,我们的生活已经(yǐjīng)非常幸福。”

船上有(yǒu)一面旗子用来感受风力。轻风、柔风(róufēng)、微风、劲风、强风,都(dōu)可以通过旗子的摆动频率来识别。超过一定级别,吴晓亮就会上岸。此外,吴晓亮的漂流不会占用航道,这也更方便小船靠边。每天出发前,吴晓亮还会先通过气象软件(ruǎnjiàn)查看天气,“风力超过7级我就不漂了。总体是比较(bǐjiào)安全的。”

吴晓亮告诉记者,自己第一次漂流是在2007年(nián),从长沙漂流到上海。当时除了想(xiǎng)要体验水上运动之外,还想要拍摄一些水上的视频。“我想去关注水运文化。当时在湘江上,我真的见到了诗中说的‘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’的画面。”这些难忘的画面让他爱上了水上运动。那之后(zhīhòu),他又多次开启自己的水上冒险。不过(bùguò),相比起(qǐ)水上运动本身的乐趣,他更(gèng)感兴趣(gǎnxìngqù)的是通过水路的方式来(lái)重新认识各个城市。2020年到2023年,他从黄河源头漂流至入海口,历时3年,探究黄河人文历史。
通过漂流给儿子树立榜样,给高考学子(xuézǐ)鼓劲加油
正是这种通过一艘小船丈量历史人文的方式,让吴晓亮感受到(dào)行万里路(xíngwànlǐlù)的意义,这不是课堂里能得到的体验。
“我感觉(gǎnjué)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(shì)投入在学校,花在学科教育、上培训班上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。我希望孩子们能喜欢(xǐhuān)户外运动,喜欢探索、喜欢旅行,这也是家庭教育应该有的内容。”吴晓亮告诉记者,他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学校上课,在家里大多数(dàduōshù)时间也是在玩游戏。正是因为如此,他想要自己给(gěi)孩子做一个榜样。
“孩子长大了,说教的方式行不通了,只能自己去做。”吴晓亮(wúxiǎoliàng)说。

此次他挑战180天(tiān)漂流4000公里至北京,获得了儿子的(de)支持和认可。儿子不仅支持他去做(zuò)自己想做的事,还帮他考虑起了不少(bùshǎo)实际问题,“他让我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,还让我深耕。”说起儿子的“教导”,吴晓亮笑了,“现在的孩子很有想法。”
吴晓亮还没有带儿子一起(yìqǐ)漂流过。“等他(tā)高考完,我应该已经在长江上了。未来有机会,希望可以一起。”
在广西兴安县、全州县,湖南衡南县、祁阳县,他都去了(le)当地学校,给学生(xuéshēng)鼓劲加油。“我第一次漂流近海(jìnhǎi)的时候,在海上经历了7次台风。”吴晓亮的漂流故事吸引不少学生倾听。
“在海上遇到台风的时候,十几米的浪扑面而来,我(wǒ)感觉自己(zìjǐ)处于一种绝境的状态,我吓得身体(shēntǐ)僵硬。在求生意志下,我大脑飞速运转,首先我要开启动力马达,第二我要拔掉锚,第三,我这个时候要回到(huídào)我的座位,对准浪进行90度对冲。”
他借自己的经历告诉(gàosù)孩子们:“一定要有梦想,梦想会给我们带来很大(hěndà)的内驱力。”
目前,吴晓亮的目标是(shì),漂流(piāoliú)结束后,整理一本影集,介绍湘江流域各个地方的老码头、水运文化、沿途的名人典故,把(bǎ)影集送给支持自己的家庭和孩子。“这是我目前的一个小小梦想。”
接下来,吴晓亮将(jiāng)从湘江进入洞庭湖,再从京杭大运河进入黄河,经过山东、天津,最终抵达目的地(mùdìdì)北京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